張舜程 醫師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約4分之1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此併發症。糖尿病病人足部傷口久不癒合, 就會增添感染風險,再者若持續傷口潰瘍、潰爛、發黑,恐引發敗血症,嚴重壞死可能需進行截肢。
神經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體內的高糖環境會傷害到患者的神經系統,引起全面性的神經傷害,如以下三種神經∶
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的高血糖環境會容易讓小動脈出現粥狀硬化的問題,尤其容易出現在血管分叉處像小腿等處的血管,影響 腿部末梢的血液循環,讓傷口癒合緩慢,且易出現皮膚潰瘍。周邊血管阻塞
當下肢血管發生阻塞時,會造成小腿肌肉疼痛(尤其是走路時),足部脈搏變弱或消失、腳溫變冷等,嚴重者還會發生壞疽。感染
糖尿病人有白血球功能較差的現象,加上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了細菌繁殖的環境。若糖尿病患者已出現痛感遲鈍症狀時,平時就要多留心自身身體狀況,當有以下症狀時就要留心注意,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
皮膚乾燥
甲溝 炎(凍甲)
雞眼
拇指外翻
灰指甲、香港腳
裂傷
潰瘍、壞疽
若是糖尿病足部傷口潰瘍已產生,要儘速就醫防止感染。
首先會評估患者傷口的範圍、嚴重度、神經病變及血液循環狀態後,治療步驟如下∶
糖尿病足V.I.P.D.F.治療計畫
經檢查血管病變與阻塞,需要時則進一步運用經皮血管造形術或足部的下肢動脈繞道手術以便重建周邊血管阻塞改善血液循環。
常以X光片或探針評估患部感染嚴重度,並針對細菌培養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
適當疏散受傷部位的受壓情形如:讓患者臥床休息、以支架固定患肢、借助拐杖或輪椅行動、穿著專用的軟鞋墊硬鞋底鞋子等。
如有膿瘍或壞疽,應施予手術進行切除引流、清創以去除壞死組織及局部傷口感染。
傷口一旦清創後,往往有骨骼、肌腱及關節的暴露,為了防止足部乾燥壞死、再度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敷料的選擇與使用非常重要,有助於傷口癒合。
含銀的敷料可預防感染
(如:銀離子軟膏)
傷口敷料墊則可促進肉芽組織長肉
為了防治糖尿病足的產生及惡化,預防重於治療,讓病患及家屬對糖尿病足的病變有所了解、警覺與正確的足部照護方法。